“豫”见国赛|中式烹调(羊肉烘烤)项目选手马玉旺:一烤一炙皆匠心
清晨,北京烹饪协会组织的集训场地内,浓郁的羊肉烘烤香气弥漫场地内,烟火气悄然升腾。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北京队中式烹调(羊肉烘烤)项目选手马玉旺,正站在烤炉前专注地调试羊肉烘烤作品的温度,这位深耕中式烹调领域多年、对烤炙技艺有着极致追求的选手,正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式烹调赛项决赛展开最后的冲刺集训,每一份羊肉、每一次翻面、每一秒计时,都承载着他对技艺匠心的专注与敬畏。
羊肉串中的毫厘技艺
“鲜”与“准”,是马玉旺手中羊肉串的灵魂。原料选用当天现宰的新鲜羊后腿肉,肉质紧实、脂肪分布均匀,为美味奠定基础。下刀时,他手腕发力稳准狠,刀刃与肉块的角度始终保持在45°,确保每块肉都肥瘦相间,肥瘦占比严格控制3:7,这样的比例既能在烤制时释放油脂增香,又不会因肥肉过多显得油腻。穿串环节更是考验手上功夫,铁签从肉块中心穿过,每串恰好穿够5块肉,20串羊肉串摆放在一起,不仅每串克重完全一致,连肉块的排列方向、间距都如复刻般整齐。
烤羊肉串最讲究火候和时间,温度高了易焦,低了不入味,时间长了肉质发柴,短了又不熟。马玉旺仅凭烤炉内的火光颜色和羊肉的状态,就能精准判断温度。烤制过程中,他双眼紧盯炉内肉串,观察羊肉表面的变化,适时调整烤炉温度。羊肉表面随着温度攀升,羊脂凝结成琥珀色油珠,与孜然、辣椒粉等调料交织出浓郁的肉香,香气弥漫在整个集训场地。
训练台旁的废料盒里,放着好几串因克重不达标或烤制火候欠佳被淘汰的作品。马玉旺说“每天至少要训练上百串,才能把参赛作品的标准度,和火候拿捏准确。” 最终出炉的羊肉串,外焦里嫩,咬下时汁水在口中迸发,香料与羊肉的本味完美融合,尽显中式烹调的精准技艺。
舌尖上的羊排美味
在腌制环节中,马玉旺将调料分3次涂抹在羊排上,每一次涂抹后都需用掌心顺时针揉搓5分钟,让料汁充分渗透到羊肉肌理中。待羊排放入烤箱后,他便会守在烤箱前观察肉质变化。在烤箱昏黄的灯光下,羊排的肌理清晰可见,油脂在高温下沸腾起金色泡沫,边缘的油脂随着时间慢慢的变得透明,呈现出诱人的焦糖色,此时立即调整烤箱火候,继续烤制3分钟。马玉旺介绍,这3分钟是让羊排内部熟透的同时,保持外皮的焦香酥脆。
当“叮”的提示音响起,出炉的羊排色泽金黄透亮,用筷子轻戳,肉质弹性十足,切开后内里呈现诱人的粉红色,果蔬的清香与羊肉的鲜美完美融合,每一口都是对精湛技艺的最佳诠释。
烤羊腿里的酥香秘诀
处理羊腿时,马玉旺的技艺更是绝妙。他先将整只羊腿固定在操作台上,用专用去筋刀沿着筋膜走向剔除筋膜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完美去除了羊腿的腥味源头。随后将羊腿分割成5厘米见方的肉块,再与洋葱、胡萝卜、西芹块共同研制去除膻味。最后将食材放在酥皮中心,用手指沿着肉块边缘将酥皮向上包裹,捏合处用蛋液封口,确保严丝合缝。放入预热至190℃的烤炉后,他通过烤炉观察窗密切关注酥皮变化,当酥皮从白色逐渐变成深金黄色,且表面出现均匀的酥层纹路时,立即出炉,此时的酥皮层次分明,轻轻一碰便簌簌掉渣,内里的羊肉饱含汁水,咬下时酥皮的香脆与羊肉的鲜嫩在口中碰撞,口感丰富到极致。
编后语
技能没有捷径,唯有反复打磨才能成就卓越。马玉旺看着自己掌心因常年握刀、调试烤炉留下的厚茧,眼神坚定地说:“我会带着百分百的专注和技艺,在国赛舞台上为北京队争光,用技能照亮自己的前程,也让中式烹调的魅力绽放光芒!我们国赛见!”